初中語文??肌拘揶o手法】作用大全+例句

修辭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使說理更透徹2)擬人的作用是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3)夸張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引起聯(lián)想,使表達的事物更突出、更鮮明4)排比的作用是增強語言氣勢,深化思想內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5)對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6)對比的作用是能使語言色彩鮮明,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更加鮮明突出7)反復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強調感情,有時能夠加強節(jié)奏感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聯(lián)想,形象突出、生動、具體、使特點更鮮明9)設問的作用是提醒人們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10)?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激發(fā)讀者的感情,以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常見的修辭手法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分為擬人、擬物)、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又名激問、反詰、詰問)、引用、反語、對比、反復、雙關、聯(lián)想、頂真、通感、互文、回環(huán)、移情、呼告等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1〉本體、〈2〉喻體、〈3〉比喻(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jù)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間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仿佛)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xiàn)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xiàn)例句: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老舍《濟南的冬天》2.比擬: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作用:能啟發(fā)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1)擬人: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例句:〈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春》朱自清〈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杜甫〈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朱自清(2)擬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例句:〈1〉火山發(fā)出一聲咆哮〈2〉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荷花淀》孫犁)3.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lián)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方法: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谔卣鞔倔w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xiāng)》③具體代抽象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④工具代本體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jié),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4.夸張: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lián)想效果1)擴大夸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2)縮小夸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3)超前夸張:把后出現(xiàn)的說成先出現(xiàn),把先出現(xiàn)的說成后出現(xiàn)例句: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5.對偶:字數(shù)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或相近,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主要方式:〈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6.排比: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jié)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或增強表達效果)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7.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即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啟發(fā)讀者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例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作用:加強語氣,發(fā)人深思,激發(fā)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9.引用:引用現(xiàn)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作用:使論據(jù)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fā)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1〉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2〉暗引(間接引用)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10.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1.對比: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例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臧克家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12.反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即根據(jù)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xiàn)的方法〈1〉連續(xù)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2〉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huán)起伏,充滿語言美13.雙關: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或音近)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作用: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1〉諧音雙關例如:"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楊"實際上是指楊開慧,"柳"實際上是指柳直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絲"即"思"的意思,以此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情)〈2〉語音雙關。
是一種根據(jù)詞的多義條件而故意導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在歇后語中經常出現(xiàn)例如:茶壺里煮餃子--心里有嘴倒不出老太太抹口紅--給你點顏色瞧瞧14.聯(lián)想:看到某事物,從而聯(lián)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著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