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宋遼金元法律制度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八章 宋遼金元法律制度,第一節(jié) 宋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思想,第一、加強中央集權,為了集權并穩(wěn)固,重視禮治和法治重視行政立法和刑事立法,以便重典治吏和重典治亂五代十國之亂:門閥、武臣、藩鎮(zhèn)、節(jié)度使等,分散相權軍權財權司法權監(jiān)察權,律博士給官員講法,武將趙普讀儒典,曰:,半部?論語?治天下,1,資料:,相權:參知政事與宰相分享,軍權:樞密院最高軍事機構與“三衙分享,三衙:殿前司、馬軍司、步軍司,財權:“三司分享三司長官合稱“計相,三司:鹽鐵、度支、戶部,中央司法權:審刑院與大理寺分享,地方司法權:知州、知縣受提點刑獄司牽制,監(jiān)察權:臺諫合一,御史臺與門下省的諫院合一,州縣受通判牽制,2,第二、促進經濟開展,機構分權、層層互控,官員冗雜,財政緊張,故重視經濟開展貿易法、會計法、財稅法均有奉獻,還出現(xiàn)版權保護,3,第三、保護私有財產,不抑制土地兼并,不輕利重義買賣、租賃、典當、抵押、遺產繼承均要保護,4,二、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1、?宋刑統(tǒng)?的制定,全稱:?建隆重詳定刑統(tǒng)?12篇,502條律,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年間公布對后周?顯德刑統(tǒng)?的修訂,特色:,第一、各種法律形式合編 五代之風,律,后統(tǒng)敕令格式,,以刑為主的綜合性法典,故曰“?宋刑統(tǒng)?,敕令格式:后附“臣等起請32條建議修改的條款?名例篇?:后附“余條準此44條類推適用的條款,5,第二、依罪類分成213門,第三、首部刻板摹印之法,2、編敕、編例,編敕:系統(tǒng)編纂皇帝之令,編例:系統(tǒng)編纂斷例,起初,律敕并行,后來,敕高于律,編敕、編例:宋之主要立法活動,導致了法律的混亂,?宋刑統(tǒng)?書影,6,3、南宋的?條法事類?,條法事類:依事實性質分類編纂敕令格式,各種事類之下都附敕令格式,南宋主要立法活動,孝宗、寧宗、理宗時代都編過。
但唯存:孝宗時的?慶元條法事類?,總編敕令,較少修律,說明皇權看漲,事實性質:如財務、勞動、醫(yī)療等,,依事類而編,下可有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等,法律性質:如買賣、租賃、借貸等,7,4、兩宋的法律形式,律、敕、令、格、式、例,法律形式增多,說明:,皇權看漲如敕高于律和臨時處置如例之編纂,敕令何別?,古語解釋不明,但一般含義:,敕:編纂過的皇帝之令,刑法內容為主,令:未編纂過的皇帝之令,非刑法內容,8,三、法律內容的主要變化,一刑法的變化,1、刑法的特點,第一、立法上,一般刑法之外,另立特別刑法,在律敕令格式例之外,另立:,?重法地法?仁宗時、?盜賊重法?神宗時,“十惡,“四殺劫殺、故殺、謀殺、斗殺等,那么與唐類似,重處,無大變化,9,第二、處分上,多數(shù)罪行之外,另定重處之罪,重點打擊:,貪墨罪、強盜罪、竊盜罪、詐偽罪、妖言惑眾罪,貪墨:嚴懲不貸,永不敘用,禁止請、議、當、減、贖,強盜、竊盜:一律重處,反貪:先緊后松,反盜:一直嚴厲,10,第三、處分上,多數(shù)地方之外,另設嚴打之地,在動亂區(qū)、戰(zhàn)爭區(qū)、試驗區(qū)、犯罪高發(fā)區(qū),嚴打,神宗之后,“重法地不斷擴大,幾近半數(shù)之地,11,2、五刑的變化,笞、杖、徒、流、死,五刑依舊,但有修正:,第一、死刑:處死方式,新采凌遲,凌遲:源于五代,,奴隸社會俱五的變種,12,第二、折杖:笞、杖、徒、流均可折杖太祖始創(chuàng),杖數(shù)減少低至7,不再徒、流但棄流加役,不適用于貪墨、強盜,折杖:結果適得其反,?宋書 刑法志?曰:,良民偶有過失,致傷肢體,為終身之辱,,而愚頑之徒,雖一時創(chuàng)痛,而終無愧恥,,能有僥幸,定會再犯,笞、杖 杖臀;徒、流 杖脊,13,第三、配流:笞、杖、徒、流全折為杖,五刑實存二刑,,杖 死之間,刑差太大,故創(chuàng):,既作為獨立刑,只流放,配流,也作為主刑,流放另附加杖、黥 三合一,黥:或刻字于額、面,或畫形于背、耳,乃替代死刑局部雜死罪,評:a、有仁政、慎刑之心,b、有倒退、野蠻之實,特別是凌遲和黥的復辟,14,二民法、經濟法的變化,1、民法的變化,a、物權,不抑制土地兼并,故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所有權和他物權,都興旺。
只要納稅訂契、官府蓋印即可,原始取得:自墾等,房地,繼受取得:買賣、交換、贈送等,所有權,物權 用益物權典權、永佃、地上、地役等,他物權 租佃債權物權化,擔保物權,15,宋之不動產:稱“產業(yè),其主稱“業(yè)主,動產:稱“財物,其主稱“物主,動產中,遺失物,稱“闌遺物,埋藏物,稱“宿藏物,16,b、債權,“絕賣:一般買賣,“活賣:“典賣和“賒賣,“租佃:租地,“租賃:租房,租人:“雇、“庸,使用借貸:“借,消費借貸:“貸,買賣合同,租賃合同,借貸合同,17,既涉不動產:是典,又涉動產:似當似質,典賣:用益物權之一,宋之“賒賣:保存所有權之買賣,附條件之買賣,本質上是債權,但臺灣將其規(guī)定于?動產擔保交易法?,中,視為物權,宋之“典賣,典與當?shù)幕旌?典權與質權的混合,18,在唐朝“草市墟市、“鎮(zhèn)市的根底上,,宋朝已有“曉市、“夜市,北宋之開封、南宋之臨安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商業(yè)中心,已有紙幣北宋之“交子,南宋之“會子,票據(jù)稱“帖子、“便錢,19,2、經濟法律標準的變化,a、禁榷法,茶、鹽、酒,鐵、煤、礬,國家專賣,可官產、官運、官銷,或官產、官運、商銷,商銷須有“引子許可證,,且劃定銷售范圍、路線、期限,20,b、市易法內貿法,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工程。
國家成立官商公司購置商人滯銷貨物,貸款給商人,與之交易、合作,c、市舶條法外貿法,國家設立海關,配發(fā)“公憑,征收關稅,21,三、行政法律標準的變化,行政立法雜多,規(guī)定細致,但未成法典,相權、軍權、財權、地方職權等分治,致員冗職少,藩鎮(zhèn)割據(jù)被鏟除,州縣制、中央集權制較成功,重視法律,科舉有“明法科考律條,有“試刑法“試法官“試刑法官考斷案,重典治吏,嚴懲貪官,“磨勘制定期升遷、,“致仕制升職后離任、,官、差、職別離制,22,四、司法制度的變化,1、司法體制,中央司法機構:,審判機關:大理寺,復核機關:刑部,重大疑難案件的參審機關:御史臺,開封府北宋,臨安府南宋,首都行政司法合一機構,兼具地方、中央司法職能,審判分開過太宗,又合并過神宗審:“鞫司或“推司;判:“議司或“讞司,,審刑院開庭,大理寺書面作判,23,地方司法機構:,提點刑獄司:中央下派各“路的專職司法監(jiān)督機構,州:知州皇帝派有“通判,縣:知縣,北宋之包公,都行政兼理司法,24,2、起訴制度,當事人“告訴:似自訴,刑訴 案外人“揭發(fā):他訴 無時效之限,官府“糾舉:似公訴,民訴:有時效之限,分財:3年,遺囑:10年,典當:30年南宋后縮短,除訴訟時效外,還有審理期限 “務限法,25,3、證據(jù)制度,第一、被告人供述,“五聽而未得口供,可刑訊,仍不得口供,取保放之轉拷原告,第二、證人證言,3人以上合證可以定案。
同居相隱者、老少廢疾者,免予作證對證人不可久押、刑訊,中法史第一個論述物證重于人證者:南宋的,鄭克、桂萬榮,26,第三、勘驗物證,視為重于人證,民訴:須契約房契、地契等、,證照戶籍、稅單、帳本、遺囑等,刑訴:無口供,但“贓狀露驗,可定案,被告翻供,可“翻異別勘重新勘驗或重審,鄭克:?折獄龜鑒?,桂萬榮:?棠陰比事?,宋慈:?洗冤集錄?,世界第一部法醫(yī)著作,被譯到荷、美、法、德,南宋之,宋慈,27,4、再審制度理雪、駁議,本人、家人申訴,官員“駁議似抗訴,“移司別推:移送同級他司再審,可以“翻異別勘,重新勘驗并重審“差官別推:上級派官再審,如再審平反叫“理雪,官員當駁不駁、駁而不當,應承擔法律責任,28,第二節(jié) 遼金法律特點,一、遼金法律特點,第一、法治上,從民族的分而治之到民族的合而治之,實即從民族壓迫到不斷漢化,先用遼法治契丹、用金法治女真、用漢法治漢,后吸收唐宋漢律,統(tǒng)一法制,29,遼:先北樞密院下的夷離畢院受理契丹案,南樞密院下的刑房受理漢人案,后圣宗耶律隆緒不以人而以地域、級別管轄受理,金:比遼標準,設刑部、大理寺、御史臺,遼:吸取唐十惡、八議、老幼從輕等,金:吸取宋律、敕、令、格、式、例及唐之疏議的分類,30,第二、刑罰上,從民族野蠻刑到漢族文明刑,先有:車裂、活埋、擊腦、投高崖、黥、刵、沙袋、,鐵骨朵、木劍、大棒等,后:遼取杖、徒、流、死,另創(chuàng)無期,金取笞、杖、徒、流、死,第三、實踐中,從有法可依到有法不依,枉法濫刑,重罪可贖用車馬錢糧等贖,31,二、應掌握之點,第一、遼首創(chuàng)了無期徒刑,第二、金公布了?泰和律義?12篇,仿唐律,有疏議,漢化程度比遼高,對元影響大,金取宋:笞、杖、徒、流、死刑種,刑部、大理寺、御史臺司法機構,律、敕、令、格、式、例法律形式,32,第三節(jié) 元朝法律制度,一、主要法律和法律形式,1、主要法律,其一、?大元通制?佚失,英宗時所立,標志元立法定型,入主中原前特別是世祖忽必烈建元后一直立法,但不成型,33,其二、?元典章?尚存,全稱?大元圣政國朝典章?,影響明朝,以六局部篇,仿?唐六典?,啟?大明律?,地方官府抄寫匯編而成,?元典章?:,世祖忽必烈至英宗時的法規(guī)匯編,首次詳細規(guī)定強奸幼女罪,34,2、法律形式,其一、條格 即“格,實含令、格、式,其二、斷例 似宋之“編例,有人認為似“律,其實是律例合編,評:,1、律未成典,不如金,金有?泰和律義?,形成律敕令格式例,2、?新元史 刑法志?:元法混亂,本不重法,重佛重儒。
科舉:??济鞣?、詩賦科,,只考明經科理學,35,二、法制特點,第一、立法體例的民族分治,四等人:蒙古人、色目人原屬西夏、,漢人原屬金、南人原屬南宋,屬人主義泛濫:以民族、宗教、身份分,同罪異罰,官職:前兩等人任正職,后兩等人可任副職,強盜:蒙人不黥,漢人黥,殺人:蒙人笞或役,漢人死,漢人:不得聚會、習舞、私藏兵器,蒙漢打斗:漢人不可還手,36,第二、司法體制的二元審判,政教分立、二元并存:,宣政院地方叫行宣政院、僧錄司:審僧侶之案教,大宗正府:審宗室、蒙古人、色目人之案,刑部不設大理寺:審漢人、南人之案,政,元明清:刑部權力看漲清刑部有立法權,37,第三、刑罰處分的獨特創(chuàng)新,警跡人:把強盜、竊盜之家墻涂紅,并罰抓盜,笞:六等757,10 為等差,杖:五等67107,10 為等差,7為尾數(shù),所謂:,“天饒他一下,,地饒他一下,我饒他一下,其他:徒、流同唐律,38,第四、訴訟代理的正式出現(xiàn),訴訟法律首次成篇:?大元通制?中的?訴訟部?,訴訟代理:適用于老少、廢疾、致仕離休官員,第五、軍事法院的雛形初現(xiàn),樞密院:專審軍事案件,民訴、刑訴、軍訴:相分,民訴:廣用調解,39,第六、整個朝代的不重法律,律博士的設置:取消,明法科的科舉:???律學的研究:衰落,鐘相:,“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遼圣宗耶律隆緒:,“貴賤異法,那么怨必生,40,結束,謝謝大家!,41,。